高山环境对高山病的影响
去登山之前,要了解高山病的症状及救治方法,这对登山非常重要。
高山病可分为二种:一、高山特有疾病,指在别的地方不会发生的,只有在高山上才能发生的病;如:高山反应、高山肺水肿、高山脑水肿等。二、高山易发生的疾病,如雪盲、冻伤,胃出血,这些病其它地方也有,但在高山上更易发生。这里我们主要讲述高山特有疾病,下文提及的“高山病”就是指“高山特有疾病”。
高度 | 大气压 | 氧 分 压 | 空气密度 | 含 氧 量 | 沸点 | ||
米 | 毫米汞柱 | 毫米汞柱 | 相当海平面 % | 立方米 | 立方米 | % | ℃ |
8844 | 236 | 49 | 31 | 75 | |||
8000 | 270 | 56 | 32 | 76 | |||
7000 | 310 | 65 | 41 | 575 | 133 | 47 | 78 |
6000 | 355 | 74 | 47 | 644 | 149 | 52 | 81 |
5000 | 405 | 85 | 53 | 719 | 166 | 59 | 84 |
4000 | 460 | 98 | 62 | 802 | 186 | 65 | 87 |
3680 | 489 | 103 | 65 | 810 | 88 | ||
3000 | 530 | 116 | 73 | 892 | 206 | 73 | 90 |
2000 | 600 | 125 | 79 | 990 | 229 | 81 | 93 |
1000 | 680 | 140 | 88 | 1096 | 254 | 89 | 97 |
0 | 760 | 159 | 100 | 1180 | 284 | 100 | 100 |
深不见底的冰裂缝
01.jpg (107.23 KB, 下载次数: 463)
先介绍几个有标志性的数据,一个是 3680 米(拉萨),含氧量比海平面降低了约 1/3 ,这个高度是生理障碍发生的限度。一个是 5308 米,含氧量已经降到海平面的 1/2 ,这可以看作是人类长久居住生存的限度,在 5300 米以上的高度没有常住居民。在这个高度以上,只有一些采矿的工人和登山运动员活动,连游牧民族也没有常住居住点。人类最高的居住点大约 5330 多米,在南美的一个矿区。矿区工人工作在 5700 多米,但是他们无法在 5700 米长期居住,每天往返于 5330 米到 5700 米之间。
表二:不同海拔高度的体内氧分压
高度( m ) | 动脉血氧饱和度(%) | 肺泡气氧分压( mmhg ) | 动脉血氧分压( mmhg ) |
8000 | 50 | 30 | 29 |
7000 | 60 | 35 | 32 |
6000 | 66 | 40 | 33 |
5000 | 75 | 45 | 40 |
4000 | 85 | 50 | 45 |
3000 | 90 | 62 | 62 |
2000 | 92 | 72 | 75 |
1000 | 94 | 90 | 91 |
0 | 95 | 105 | 103 |
大气中氧分压的变化,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变化。人体从空气中吸入新鲜空气,通过气管到肺泡,进入动脉,然后进入红血球,表现为动脉血氧饱和度。
有几个高度对我们有重要影响。在 4000 米时,人的呼吸气量大幅度增加,增加 20%-100% ,氧气已经明显不够用,必须使劲呼吸。在 6000 米时,肺泡内气氧分压已经降到 40 毫米汞柱,动脉内血氧分压为 33 毫米汞柱,压力差为 7 毫米汞柱。
国外一些学者认为 6000 米是一个坎,在这个高度氧气从肺泡弥散进入动脉有一定困难。
在平原地区,氧分压差一般是 10 个毫米汞柱。然而世居高原的人( 4000-5000 米范围),肺泡内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相差仅 1 个毫米汞柱,这可能是当地人对高山适应,压差需要很小。从理论角度上讲, 7000 米是人的生理极限。在这个地方,人体肺泡里氧分压和动脉氧分压基本上差不多,从理论上讲,氧气难以从肺泡进入血液输送给人体。
北京地区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 95% 以上; 4000 米, 85% ; 6000 米, 66% , 8000 米, 50% 。
从我们以前观察情况看,在 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,运动员的血氧饱和度在 85% 左右,与实验室测定的数据相差不大。
人对缺氧的适应,主要取决于先天素质。在 5500 米以下,血氧饱和度两极分化, 70% 的人降低的程度差不多,适应能力差异不大,明显好的和差的人不多。到 6000 米,很好的占 40% ,到 7000 米,耐低氧能力突出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,大概 4% 左右。耐低氧能力明显差的约为 6% ,其余大部分都差不多。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,我们登山,要知道自己的极限,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硬上。
大脑在完全缺氧 3-5 分钟,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。到 8 分钟时,大脑细胞大量坏死。小脑的存活时间长一些,造成不可逆损害的时间为 5-6 分钟,延髓的存活时间还能延长十几分钟。
雪崩时,人周围有少量空气残留,虽然严重缺氧,但并没有完全断氧,这种情况持续 30 分钟,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
每个队员手抓绳子通过冰桥
高山病的发病原因
登山事故中,死亡原因主要是: 第一滑坠,二雪崩,三高山病,因此我们要对高山病给予足够重视。
高山病的主要病因是缺氧。在缺氧条件下,人体以增加摄氧量和运氧细胞的数量来适应缺氧。缺氧的程度加重,超过限度,就会产生高山病。高山病的发病过程,也就是适应与不适应此消彼长的过程,也就是环境缺氧和人体抗缺氧能力之间,从不平衡到平衡,再进入新的不平衡。
只要缺氧程度不断加重,最后一定会发生高山病。
缺氧对机体的影响,综合的作用最终表现在能量代谢。人体能量的产生,是由各种营养物质转为糖,进入循环,最终进入各种细胞、化为ATP,供给人体使用。糖代谢本身是有氧反应,所以在缺氧情况下,会造成ATP的缺乏,也就是细胞供氧的缺乏,会造成能量不足,细胞会病变,坏死。
常见高山病的预防及救治
高山病有慢性和急性之分。慢性高山病一般只会发生在长期在高山工作的人身上。因为一般只有在高原停留3-6个月或更长时间才会发生慢性高山病,例如援藏人员。我们登山一般最多三个月,不至于发生慢性高山病,只会发生急性高山病。急性高山病经过治疗,休养,基本能恢复,不会留下后遗症。
一般来讲,实际的急性高山反应在6-12小时发病,大部分十几个小时后发病,最长的24小时后发病,一般在三天以内恢复,长的14天以后才慢慢恢复。
另外有些人走路不太稳,判断能力不是很准确,严重时会意识模糊,一直到晕厥。
缺氧对心脏也会产生很大影响,心率每分钟增加20-40次,感觉就比较难受。如果心动过速持续2-3天,就应该下撤。缺氧会使心脏肥大,血压变高,血细胞增加。血细胞增加的好处在于相当增加了运货车辆,但每车运的东西少了,而且同时血液稠度增加,血栓发生率变高。血红蛋白在北京为15克/100毫升左右,在高原20克正常,登山运动员会达到27克/100毫升。
缺氧会影响消化,胃肠蠕动变慢,人不想吃东西。并且影响微循环,人体能量供应不足。
缺氧会影响内分泌,使各种激素分泌变化很大,改变人体内环境。
缺氧会影响泌尿系统,阻碍水和Na的排出。另外由于内分泌的影响是全身性的,所以缺氧的影响广泛而弥散。
高山病使队员提前退出登山,造成减员。由于高山反应体力不支,走路不稳,意识不清,它也是滑坠的原因之一。
急性高山反应的预防
高山反应的根本诱因是缺氧。预防的关键是减轻缺氧和提高抗缺氧能力,它和到达高度、上升速度有直接关系,因此上高原要慢慢上。它也和个体适应能力有关,因此要进行适应性训练,一般一天上升500米,反复往返适应。在进山前进行体能训练,做有氧运动,(主要是耐力性项目),长跑、游泳等等,很有用处。高山反应的严重程度,恢复快慢和身体素质有关系,有一个很大忌讳就是上山前不要得大病,尤其伤风感冒正在流鼻涕擦眼泪时,不要登高山,这不太安全。
高山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关。记得有个人在进山前听了很多唐古拉山口反应的传闻,过山口时不知不觉到了,也没出问题。过了以后,有人开玩笑说到了,他马上就不行了,这其实是紧张状态下的心理反应。
药物预防。我不主张用药。因为药物会掩蔽人体的正常反应和恢复,国家登山队基本是不用的。
如果要用,有两种药物比较可靠。一是复方党参片,进高原之前两天开始服用,每天8片,减少高山反应的效率为80%。由于一般平原用不上,普通药店里没有这药,部队上有售。
急性高山病的治疗
(一) 急性高山反应
1.分级、积极适应。必要时吸氧,使用加压袋。
2.对症治疗,减轻痛苦,辅助适应。
头痛:用一般止痛片就很有效,又简单,又有效。选择对胃刺激小的药品。
恶心呕吐:用吗叮啉。
失眠:用安定等。
血压高:用降压灵(治早期高血压的药),再用一点利尿片,小剂量。
浮肿:受重力影响比较大的部位,如眼睛、下肢易浮肿。我们75年那时比较辛苦,生活条件差,陪同的战士更差,还要负责警卫,建营等等艰苦劳动。战士知识水平低,浮肿得很厉害也不知道找人,我们的运动员浮肿也不少,有眼皮肿的,有小腿前侧一按一个坑的。轻度浮肿用氨茶碱,有利尿和扩张血管作用,效果不错。程度严重的可以用双氢克尿塞,100毫克/片,1片就行,一天1-3次。五六小时后经常上厕所。也可用利尿片,25毫克1片,一片就行了,剂量要小,因为利尿药副作用较大,使用上要慎重。
症状持续加重,治疗无效时,要注意排除脑水肿、肺水肿的可能并准备好下撤,等应急措施。
(二)急性脑水肿
脑水肿是由于细胞内水肿和细胞间隙水肿(从血管里渗出的水分增加)造成的。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、衰弱、恶心、喷射性呕吐、供给失调、意识不清等。这是严重的问题,会威胁生命。
表三
急救高度(米) | 用氧量(公升/分) | 用氧量(公升/分) |
相当于平地(159毫米汞柱) | 相当于4000米(98毫米汞柱) | |
3000 | 1.59 | |
4000 | 2.06 | |
5000 | 2.47 | 0.41 |
6000 | 2.81 | 0.75 |
7000 | 3.13 | 1.07 |
8000 | 3.40 | 1.34 |
9000 | 3.54 | 1.48 |
2.脱水治疗:口服药,用速尿片,40-80毫克,一天服3次,一天总量不要超过180毫克。在利尿的同时注意补钾,因为利尿时把大量钾排出去了,人体比较衰弱,而且电解质不平衡以后,心脏等部位容易出现毛病,要吃水果补充钾盐。
也可以50%高分子葡萄糖静脉注射,20-60毫升;甘露醇,(降颅内压的药),250毫升 ,一天二次 。还可使用地塞米松,低分子右旋糖酐等。
要控制剂量,计算补充程度,还要加钾、ATP等,需由医生使用。
(三)急性肺水肿
它是重要的高山病,在文献上看, 最低发生区域报告2250米。它和平原肺水肿不一样,不是由感染引起。4000米以上,发生率逐步增加。发病率根据不同统计,为5.7%—12.7%,死亡率10%—40%左右。
病因是肺动脉高压,肺动脉血容量增加,肺的毛细血管透通性增加。肺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栓塞等。
治疗:首先要识别肺水肿。全身的症状表现为头痛、食欲不好、呕吐、恶心,但这些非特异症状高山反应也会出现。它的特点是咳嗽、痰多,痰有血呈紫色或粉红色,有气泡在里头,很多,一团一团的。病人不发烧,心率快,呼吸急,不能平躺。
耽误肺水肿是危险的,在没有医疗条件下,常在2-3天死亡。
治疗上可以使用加压袋,给氧,利尿,降低肺动脉压(参见脑水肿治疗)。病发后,尽快往山下送,这是最重要的措施。往往下送400—500米就有明显效果,重症病人要送到600米以下,愈低愈好。
有一种是暴发性肺水肿,前期病状演变得很快,可没有过渡阶段,表现为呼吸困难,剧烈头痛,恶心,马上进入昏迷状态。暴发性肺水肿更加危险。
(四)高原出血综合症
36.jpg (205.69 KB, 下载次数: 434)
九、回到低海拔后
当你结束旅程,从高海拔回到平原后,可能会出现疲倦、乏力、嗜睡、胸闷、头昏、易饿、腹泻等症状。这些状况根据高原活动时间、到达高度的不同,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不一样,一般1-2周可自行消失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低原反应”,俗称“醉氧”。
“醉氧”其实就是“氧中毒”,同高原反应一样,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。虽然对人体的危害远不及高山反应大,但如果不注意,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。
应对“醉氧”需注意这些方面:
(一)注意休息
旅途奔波本来就辛苦,加上“醉氧”,回来后更需要好好休息,恢复状态和体能。
(二)注意饮食
多吃抗氧化食物,多食用蔬菜和维生素,少饮酒。
番茄、橘子、草莓、豆制品、茶叶等食物富含维生素E、维生素C、茶多酚、大豆异黄酮等食物成分,抗氧化作用强,有益于防治“醉氧”。
症状较重者还可服用维生素E。
(三)多饮水
每日饮水2-3升左右。
(四)谨慎从事特殊工作
你要是从事长途驾驶、高空作业等特殊工作,在“醉氧”期间,一定要谨慎从事,确保安全。
欢迎光临 福建山水知音户外 (https://059183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2.5 |